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随着对疾病不断地认识和了解,诊疗指南也随之进行修订。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印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

    划重点!

    让我们看下第六版诊疗方案,有哪些改动?

    一、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改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前增加“密切”二字。增加“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二、临床表现

    重症患者严重者除了“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外,还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强调“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三、诊断标准

    第六版诊断标准取消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

    疑似病例判定分两种情形。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确诊病例需有病原学证据阳性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四、临床分型

    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hg(1hg=0133kpa)增加“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x[大气压(hg)/760]”。将“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gt;50者”按重型管理。

    五、鉴别诊断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

    强调“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六、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删除“关于湖北省对临床诊断病例的处置要求”。

    删除“疑似病例”排除标准,疑似病例的解除隔离标准和“解除隔离标准”相一致。

    七、治疗